丰泽区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秀美的城市环境、时尚的都市商圈、悠远流传的“海丝”遗迹,更在于那些以丰富文化资源为支撑,融入百姓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散发着馥郁芬芳的蟳埔习俗、提神醒脑的武夷清源茶饼、细腻绵软的浦西瑶绿豆饼……在时光的长河里,让丰泽人的生活更有滋有味。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午,丰泽区人民政府在泉州少林寺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宣传非遗知识,展示丰泽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区领导蔡宁波、洪奕蓉、戴在平等参加展示活动。
活动现场,南少林武术表演、《南少林传说》闽南讲古、南音表演、古琴演奏等精彩的非遗项目轮翻上台,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吸引了大批群众到场观看。少林武僧团十八班武艺压轴出演,为展演活动画上了惊艳的感叹号!
除了非遗项目展演,主办方还精心设置了正骨医院廖氏正骨和吊膏现场体验、传统花灯制作、蟳埔女服饰体验等互动体验环节,让市民群众能更直观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淳锴小朋友今年9岁,色彩绚丽的泉州珠绣尤其吸引他的目光,迫不及待地坐到一旁要来体验一把,打算绣一件布满美丽珠子的小衣服。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很快就为小衣服绣上了一条蓝色珠边。“感觉太有意思了,就是要很细心,穿这么小的珠子,一不小心就会被针扎到。”小淳锴开心地说道。
对非遗文化的展示,最重要是对文化的传承。展示现场,丰泽“泉州南音”传习所正式授牌成立。南音,起源于泉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丰泽也将以 “泉州南音”传习所为载体,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我们将更主要地面向青少年开展传授活动,在方法上将工尺谱进行简谱化,让青少年更容易接受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使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丰泽区南音研究会会长魏朝阳说道。
此次丰泽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以“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为主题,提出“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 新生活 新传承”等口号。“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发挥非遗在丰富城市居民、青少年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宣传展示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性,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丰泽区文体新局局长王少容说道。
当天,主办方还举行了2018年丰泽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纪念邮资封揭牌仪式,向群众赠送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泉州市分公司特别制作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纪念邮资封,并盖上丰泽区非遗项目纪念戳,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上千份遗产日邮资封、文物宣传单和纪念袋一扫而空。
丰泽区非遗保护简介
非遗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丰泽区自2005年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先后公布了五批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并积极组织推荐申报市、省和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目前丰泽区有包括传统音乐、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民俗等共计8个门类19项的非遗保护名录,其中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武夷清源茶饼制作技艺等5个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市级保护名录6个、区级保护名录7个。(郑玲玲 许冬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