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东区、西区、法石保护街区和云山区四大片区
东海片区规划控制区总面积30.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范围15.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17万人。今年初,东海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启动了东区(1.76平方公里)和西区(2.82平方公里)两个地块,进行了修建性详细规划概念性方案设计招标。
两地块招标结束后,为有利于进一步统筹指导片区规划建设,根据市规委会意见和市领导要求,指挥部将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扩大至整个东海组团分区规划范围,并划分成东区(3.22平方公里)、西区(8.75平方公里)、法石保护街区(0.42平方公里)、云山区(1.31平方公里)四大片区,充分发挥原投标优胜单位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分别委托承接相应的编制任务。接受任务后,四家规划设计单位多次来泉进行现场踏勘、调研,收集相关基础资料。目前各规划设计单位正抓紧修改深化并进入后期规划成果制作完善阶段。
●东区规划概况(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东区规划范围为景观西路以东区域,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本区规划定位为三大功能区,一是区域功能———海西城市综合功能集聚区(主要指综合商务服务中心、综合商业服务中心、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二是城市功能———泉州城市行政文化中心;三是基本功能———东海片区和谐新社区。在功能结构上,规划形成“一轴、三心、四片”总体结构;一轴———起于观音山,止于泉州湾,串接行政办公核、文化展示核、会展服务核三大功能,凸显公共活动与山海景观交融的空间轴线;三心———综合旅游服务中心、综合商业服务中心、综合商务服务中心;四片———指轴西、轴东、北星和后渚四个功能区。
●西区规划概况(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西区规划范围包括法石保护街区以东、埔片区、滨城师院片区及大坪山———桃花山森林公园景区南侧,规划面积约8.75平方公里。西区功能定位为: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围绕新行政中心,塑造集现代居住、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休闲、旅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区的功能结构提出了“一带、三轴、三区、六组团”。相对于分区规划,规划深化了功能定位,局部优化了功能布局和道路网络。同时通过整体形态设计确定了环境景观及城市风貌的特征框架,重点是对晋江大桥沿线(立交桥附近)、沿晋江滨水带和迎宾馆对面地块山地平整成台地的改选利用提出了景观设计方案。
西区现状有相当数量是近年建成厂区,规划结合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对一部分新建厂区办公建筑和厂房进行疏理,对其进行功能调整和内部空间改选。
●法石保护街区规划概况(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德国ISA设计事务所联合规划设计)。法石街区(俗称石头街)规划范围西至东干渠,东邻经三路,北接疏港路,南以沿海大通道为界,规划面积约0.42平方公里。法石街区是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保护规划江口片区中古迹最集中的地区,因此规划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除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保护建筑外,还将确立以石头街为核心的公共空间结构和村庄肌理,根据其现状品质以及对城市生活和建设的影响进行分类,共分为严格保护、科学规划、适度调整、合理利用四个层次进行保护和开发。
规划以法石片区传统建筑文化为基础,充分体现其历史保护街区的特色和氛围,在突出重点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在缓冲区内局部结合现代建筑元素进行设计,使街区呈现新的活力。
●云山片区规划概况(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诗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规划设计)。云山片区包括云山社区和云谷社区一部分,是典型的城中村。规划范围西紧邻坪山路,南面以现有东干渠和泉秀东街为界,东接黎明大学,规划面积约1.31平方公里。该区规划的功能结构依据实际情况,以道路为骨架,以功能为区分,自然形成三条东西向的“规划带”以及南北贯穿整个片区的“商业轴”。“三带”:一是中央城市交通主干道津淮街为商业办公带;二是沿东干渠居住休闲带;三是沿山高级居住区。“一轴”:规划设计将北面已建成的千亿山庄的纯商业步行内街、南面规划的沿渠精品文化休闲商业街、结合大型商业超市麦德龙组成一条连接南北不同性质商业空间的“承接性”商业街。
(摘自《泉州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