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泽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 第055号提案的答复函
2021-04-02 15:29 阅读人数:1

 

 

 

泉丰教函〔2020〕 41 号

答复类别:B 类

 

 

关于丰泽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

055号提案的答复函

 

尊敬的陈润年委员:

按照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部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成为我区教育全局性、计划性和方向性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近几年,我区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大班额”,逐步实现区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小片区”教育教学模式的推广与交流。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强化监督,做出实效,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努力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管理标准化学校”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实施“全面改薄”,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2014年底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完成率已达100%。为大力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法治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我区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十三五”教育专项规划安排,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提高、注重实效的原则,2016年至今共创建丰泽实小等14所“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中学共创建7所,其中5所公办中学全部通过省厅管理标准化验收。

二、全面改薄,提升教育优质资源。

我区结合本地区《“十三五”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中小学校舍安全维修改造、“全面改薄”等项目建设规划,研究提出本地区消除大班额初步方案,内容包括大班额现状分析、目标任务、措施、组织保障及分年度计划安排。目前我区超2000人的小学有4所,初中1所;小学超45人的班级有657个,占比80.22%,超55人的大班额仍然有29个,超60人的超大班额有2个;初中超50人的班级有201个,占比43.13%,无超大班额。2018年秋季小学招收新生8017人,比2017年秋季增加近1200个学生,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4456人,占招生比例的55.58%;初中招生数6698人,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3426人,占51.15%。近年来,丰泽区加快推动教育资源提质扩容工程,优化教育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全区中小学校扩容改造。把优质高位均衡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和“办与泉州中心城市核心区地理位置相匹配的教育”目标,着眼城市发展定位和民生改善需求,继续提升教育的“丰泽质量”,树立深化教育的“丰泽品牌”,努力实现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丰泽区近五年来新建成学校: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丰泽区第五实验小学、丰泽区东星实验小学等,新扩建综合教学楼:泉州市北峰中学综合教学楼,泉州市第十中学综合教学楼,丰泽区海滨实验小学综合教学楼等,均已投入使用;丰泽区教育局特开辟多种渠道引进新教师,为大班额师资力量缺口学校补充师资,全面化解大班额工作。力争在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

我区主动融入“智慧丰泽”建设,加快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校校共享,打造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全区中小学初步推广区教育信息网、督导、名师工作室等网站建设,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截止目前各中小学共投入班班通900多套,资金共4500万左右,全区已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平台软件建设。区教育局将坚持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微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三、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学校

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学校少年宫全覆盖,活动开展得有滋有味、各有特色。围绕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深化学校少年宫活动、德育品牌建设,其中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顺利承办省级乡村少年宫观摩活动。同时,丰泽区还致力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艺术素养。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教育课程,深化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动“2+1”(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技能)项目建设,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创新学生体育竞赛模式,积极发展校园足球,支持培育泉州师院第二附小等一批学校申报福建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新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工作,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东亚文化之都”历史文化通识教育机制,加强对泉州“海丝”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培养学生在阅读、艺术、体育、棋类、书法、乐器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特色发展的能力,实现“一宫一特色”及“一校一品”可持续发展格局,突出教育内涵发展优质化、均衡化。

四、开展“小片区”管理,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的提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努力推进区域内共同合作,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区从2012年来加强小片区的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面对薄弱学校发展现状,我区采取片区管理和校群拉动的方式,全面纵深地整体推进“去薄弱化”工作,在促使薄弱学校在较短时间进行调整提升的同时,也激发了全区中小学校的办学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一是结对帮扶促校际均衡发展。切实建立学校结对帮扶制度,城东中学和泉州十中,泉州九中和北峰中学,第三中心小学和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区实验小学和北峰见龙亭小学,区第二实验小学和云山小学分别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同时注重实施过程中的考核评估,确保交流互助功能有效发挥。辖区内的第五实验小学、云山小学等次中心城区薄弱学校与泉州市晋光小学、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等市直优质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举办教研活动、互派教师等方式加强交流,认真汲取先进经验,提高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水平。二是片区内交流促校际联动发展。2011年起,在全区义务教育的服务区划分6个片区,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学区管理模式。各片区根据片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本片区特色的管理实施方案,在硬件、师资、教研等方面加强片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协调管理,互通有无,实现片区内资源利用效率的更大化。三是联合办学促校际共同发展。2013年结合“3+1”活动开展,出台《丰泽区优质学校扶持薄弱学校发展实施意见》,将全区公办中小学按区域划分为6个片区,由各中学作为牵头校,联合周边部分小学,组建6个义务教育办学联合体,邀请街道、社区参与,创设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有力推动了办学联合体内各学校深化捆绑发展。联合体实行办学联席会制度,负责推动各项具体工作开展。联合体围绕管理提升、科研带动、学生互动、资源共享、教师互派等方面,不定期开展学校管理的专项研讨活动,对联合体内难点问题、重点事项进行研究、交流和决策,形成统一的意见。联合体活动的开展,有效发挥中学在师资力量、课程、教育科研、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指导小学更加有效开展工作,促使小学生提前了解中学教育,提升中小学衔接的有效性;也促进了联合体内小学的均衡发展。2015年新建学校崇德实验小学与区实验小学捆绑联合半学,采取“五同”措施推进学校发展,崇德实验小学校长由区实验小学校长担任。

今后,我局将要进一步落实各项制度、强化安全监管,为师生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要立足未来、创新思路,不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做好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保持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势头,乘势而上、共谋发展,推动丰泽教育高位、高品质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分管领导:陈君璇

经办人员:陈志龙

联系电话:22508505

                              

泉州市丰泽区教育局

2020年7月1日

 

 

抄送:区政协提案办,区政府督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