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2101-0200-2016-00178
    • 备注/文号:泉丰政综〔2016〕134号
    • 发布机构: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16-09-07
    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丰泽区“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6-09-08 12:04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各园区管委会 

    现将《丰泽区“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   

                                               201697

    (此件主动公开)


    丰泽区“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创新创业能力持续增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五连冠和“福建省知识产权强区”称号。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区级科技项目451项,申请专利5287件,授权专利3606件(发明305件、实用新型2102件、外观设计119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54件。截止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1.53%,全区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企业78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34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优势培育企业(单位)9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单位)22

    2.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

    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泉州市“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落户丰泽,并引入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泉州分中心等16家科技创新高端平台;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入驻泉州软件园,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福建实验室入驻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构建一批富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完善。截至2015年,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拥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1个,市级新型科研机构5个,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

    3.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丰泽区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1年的1.63%2015年的2.18%。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和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34项、省级科技项目38项、市级科技项目103项,共获得上级扶持资金10152万元;组织实施区级科技项目276项,安排扶持资金4456万元。

    4.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加大,组织31个优秀科技成果进行科技评审,20项被评为国内领先,11项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积极组织企业参评各级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共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专利奖三等奖2项,泉州市创业奖1项,科技进步奖19项,专利奖7项。组织评审区级科技奖和专利奖,32个科技项目获得科技奖,30个优秀专利获得专利奖,2011年以来兑现科技奖励达1123.8万元。技术合同登记83项,合同金额5000万元。

    5.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完善

    “十二五”时期,丰泽区先后出台了《丰泽区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丰泽区鼓励扶持自主知识产权暂行规定》、《丰泽区专利奖暂行规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丰泽区关于促进数字专网通信(对讲机)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2015-2016年)》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不断营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面临形势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近年来,中央相继批复了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福厦泉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性文件,这一系列重大利好的叠加给福建省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丰泽区作为泉州市新兴的中心城区,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机遇期, 同时也面临全社会科技投入仍然偏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创新创业环境有待优化,高端创新人才稀缺等制约因素。“十三五”时期,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态;着力创新驱动,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创新活力;加大技术、人才、平台、科技服务等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度,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努力建成经济结构合理、服务功能完善、创新资源聚集的现代化品质城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中心城区在创新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争取技术、服务、产业能够辐射带动全市科技创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扣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推动丰泽区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构筑区域创新驱动高地,进一步增强和凸显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服务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实现: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丰泽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十三五期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000万元。

    创新主体质量持续增强。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力度,促进创新型企业群体加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2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达到30家;培育省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优势)、示范企业达到45家。

    创新载体建设不断丰富。集聚各方创新创业资源,重点打造数字专网通信、智能制造(数控一代)和软件信息等三大产业基地,构建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7家、10家、22家,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达到4家、5家、10家。引导企业建立各类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新型科研机构分别达15个、15个、10个。

    创新创业人才不断集聚。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凸显中心城区的聚才引智磁石效应。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培育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强化政策导向,营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政策环境,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三、支撑新产业发展

    (一)数字专网通信

    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为载体,以先创电子、科立讯、士康通讯、力同科技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抓住对讲机产业“模转数”升级这一战略机遇,吸引数字对讲机相关企业及研发机构落户,形成集芯片研发、软件开发、终端解决方案、整机装配、贴片生产、配件生产、工业设计等个环节的数字对讲机产业链,全面建成数字专网通信(对讲机)产业核心基地。推动福建省(海西)数字对讲机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发展壮大,发挥联盟产业集聚带动作用,支持联盟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信息沟通、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支持产业龙头企业牵头设立专网通信研究院,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难题攻关,紧抓数字对讲机技术含量高的上游环节突破,推动产业高端发展。推动数字专网通信(对讲机)产品和服务在公共安全、交通电力、防灾减灾、农林水利、公安警务、测绘勘探、应急救援等重要行业及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二)软件信息

    出台精准、管用的促进泉州软件园建设发展的综合配套政策,引导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特别是国内外优质软件企业向泉州软件园等产业基地集聚;加快泉州软件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实体化运作步伐,打造专业、一流的园区管理、运营、服务体系;立足于泉州制造业信息化需求,打造泉州特色的制造企业应用软件研究、设计、开发、服务及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建设海西(泉州)云计算产业园,提升泉州“智慧城市”和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增强软件企业创新活力,支持南威软件深化内涵、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毅通信息、亿通软件、方圆智能、讯网科技等新一批骨干企业,实现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支持南威软件建设“福建省自主可控软件重点实验室”,开展研发国产化软件开发平台,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安全及应用软件等整体解决方案,推动软件产业整体发展。

    (三)智能制造

    对接“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规划北峰片区改造提升,打造北峰智能制造产业园,制订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智能制造企业和人才集聚,形成泉州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和示范基地。推动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与泉州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实施一批智能制造(数控一代)示范项目。推动智能装备企业与传统产业的企业横向合作,实现传统产业的企业生产线升级换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围绕丰泽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攻坚一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发挥平台对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依托南方路机、烟草机械、微柏机器人、达峰信息、华大超硬等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纺织机械、成形砌块砖机、烟草机械等关键技术以及功能性部件的研发,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壮大。

    (四)科技服务业

    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本土培育+高端引进”为原则,着力打造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实施科技服务品牌培育工程,培育迪特工业设计、远东技术服务、文华专利商标代理等一批能够引领示范、满足企业科技服务需求的本地服务机构,对品牌服务机构给予荣誉称号,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品牌推介模式,举办科技服务机构年度品牌榜活动,整体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品牌影响力;支持中关村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海西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北京中关村等知名地区优势科技服务机构到丰泽独立设立分支机构或与本地区的服务机构共同设立科技服务企业,快速集聚一批具有品牌带动效应的科技服务机构,迅速增强丰泽科技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设科技服务市场对接平台,支持各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平台型企业以及科技园、孵化器等主体共同搭建业务聚集平台,加强对丰泽区及周边区域科技服务业市场信息的整合力度,加快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市场联动效应,不断健全科技服务业的市场机制。面向丰泽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活动以及系列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针对科技服务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业的行业认知度以及从业吸引力,逐渐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快速建立科技服务业所需的人才队伍。

    (五)传统优势产业

    围绕纺织鞋服、包袋、工艺品制造等丰泽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匹克、虎都、海天染整、协兴轻工等重点企业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款式、新功能的开发,利用市场优势向高档用品产业链延伸,重点推动纺织鞋服两大产业实现个性化定制、小批量定制和智能化生产,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匹克、虎都等企业进行智能化生产车间改造,加大先进制造生产设备的投入,在搬运、包装等工序中采用专用经济型机器人和智能传感器、智能识别系统、在线检测装置等智能测控部件,实现传统优势产业产品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积极推动智能化染色系列设备、自动化物流系列设备和数字化纺织后整理系列设备的研发生产利用。通过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两化”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四、加强新技术研发

    (一)加快数字对讲机核心技术研发

    支持数字对讲机芯片、嵌入式基带软件、安全及加密技术等方面的攻关,促进微波功能模块、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专网通信终端设备等研发。将窄带数字语音和宽带数据业务相结合,发展宽窄结合的数字集群专网系统。大力推进科立讯“专用数字移动无线电(DMR)集群通信技术”,先创“数字专网集群通信技术”的技术攻关,实现数字专网核心技术的有效突破。

    (二)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

    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提升机器人开发与应用水平,开发多品种、多结构、系列化机器人产品,使之广泛应用于搬运抛光、打磨、自动化生产线的等工序中。 控制系统方面,整合单元技术,丰富数控系统的功能,完善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模块化、开放式体系结构的高可靠性设计,研发具有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车铣复合控制、云数控、五轴加工等控制功能,面向3C领域和石材加工装备应用。 积极推动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视觉控制系统、专用设备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支持南方路机开发路面机械成套设备及主机、控制系统、输送系统计量控制系统和液压调平系统等配套设备。推进微柏工业机器人公司进行焊接、分拣、搬运、喷涂等用途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达峰信息“机器人动态抓取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三)大力引导软件信息前沿技术研发

    瞄准新兴的云计算技术,高端打造云计算服务平台,引进一批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基础设备、平台运营、解决方案的国内外知名云计算企业,带动和集聚一批为智慧城市和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各类IT企业,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加强科技项目、示范工程和政府采购对云计算产业的支持,围绕云计算关键技术、核心环节和重点应用领域开展联合创新,促进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云计算技术与运营服务的有效集成带动泉州软件信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围绕关键和薄弱环节,引入和培育相关软件企业,积极加强与相关硬件提供商的紧密合作,逐步建立起体系完整、功能健全的软件产业生态链,实现软件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和优化,形成合理的模块分包结构和合作链条;引进和连接大学、科研院所等知识创新源头,促进行业专业知识体系与软件开发体系的融合,构建企业、知识载体和政府协同并互为驱动的集群创新组织体系;促进企业通过联盟合作的形式开展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行业标准的共同制定,实现技术互补效应、协同创新效益和产业集约效应,形成具有强凝聚力和内生创新发展机制的软件产业集群。

    (四)积极开展前沿新兴技术研发

    着力突3D打印材料研发、过程控制、数字化建模、后处理等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可视化、环境构造、仿真、识别与追踪等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研发,发展头盔式虚拟现实显示、可视化眼镜、数据手套等虚拟显示和交互产品,推进VRAR技术在教育、娱乐、医疗等领域应用。引导骨干企业携手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基于石墨烯的各类功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促进关键工艺及核心装备同步发展,实现石墨烯材料的标准化、系列化、低成本化,推动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电池/超级电容等领域的应用。

    五、推进新平台建设

    (一)建设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建立或引进一批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全市以及全省产业技术创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及技术服务机构,瞄准国内外研究新进展,研究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进行技术性战略布局;重点推动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国家无线电检验检测中心福建实验室、远东检验检测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深挖全市以及全省产业技术创新需求,针对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问题、疑难问题、技术改造等需求,提供技术创新、技术升级整体性解决方案,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

    鼓励由行业科技型骨干企业发起并作为投资人,有一个或几个高等院所或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对象,合作开展产业技术攻关或技术服务,创办民营新型科研机构,即主要从事技术开发、转让、技术咨询与服务、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的公司制企业。贯彻落实《泉州市新型科研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培育壮大南特建材装备研究院、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海峡西岸知识产权研究院等市级新型科研机构,新建泉州市工业设计研究院、泉州纺织质量检测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在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立市场化发展机制、完善协同创新发展体系、集聚区域创新资源为原则,全面提升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服务能力和产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丰泽在全市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设科技资源共享云平台

    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仪器设备、科技文献、数据库等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国内外重点高校、大型企业等共同搭建科技资源共享云平台。平台集聚各类科技人力、财力、物力和成果等资源,构建统一开放、线上线下同步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信息开放共享互动,重点推动华侨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据库等创新资源向社会开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市场开拓、人才培训、设备共享等创新服务,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六、加快新业态培育

    (一)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

    加快推进福建联通企业云计算产业园建设,通过其示范应用带动软硬件与服务融合,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以泉州师院的“泉州市云计算物联网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引导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纺织服务鞋服等企业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促进人才、技术和科研设施等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大力引导企业开展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

    (二)鼓励支持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产业

    在制造业领域引入互联网要素,培育工业互联网新业态,重点培育为智慧互联工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性服务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 优化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各个环节,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向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引导工业企业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智能终端产品,推动产品个性化、制造业服务化、流程虚拟化,推进南方路机 “物联网云平台”、中信卫星通信“运营车辆智能监控平台”、意昂机电“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润泽智能“智慧城市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平台的应用与推广,实现由传统的提供产品向提供智慧化、人性化增值服务转型。鼓励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快生产制造实时数据信息的感知、传送和分析,加快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智慧工厂、智能车间、数字化流水线,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

    (三)鼓励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大力培育“互联网+”以及文化与创意设计、传媒广告、旅游服务等融合发展,加快福建海西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东区改造建设步伐,培育引进一批品牌广告创意、工业设计、动漫游戏及其配套企业。促进互联网、文化创意与多领域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网络传媒、影视制作等关联项目,实现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以工业设计孵化交易平台为依托,促进以迪特设计、优智造工业产品设计、六合儿童创意产业等企业为龙头的工业设计企业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型提升。推动传统优势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支持传统对外贸易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加快商贸服务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整合培育一批面向全国、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

    七、引领新模式应用

    (一)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推广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集聚各类优势研发资源;推行网络化制造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充分发挥泉州安防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泉州市工业设计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福建省(海西)数字对讲机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福建移动通讯产业联盟、福建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联盟等产业联盟的作用,推动龙头企业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推进联盟成员之间合作共赢,有效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支持企业采取项目合作、聘请技术顾问、联合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吸纳更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人才,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推动产学研合作有效开展,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重点支持南方路机与同济大学、科立讯与清华大学、微柏机器人与厦门大学、宏科电力与福州大学等企校(院)合作,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引进专业化的运营商和招商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打造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和完善的园区服务体系。鼓励园区在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营以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

    (二)促进互联网模式创新

    推动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重构闲置资源,在设备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房屋出租、体验评价等领域提供新服务。鼓励传统企业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以线下资源支撑线上服务,减少地缘限制,拓宽服务对象。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培育一批面向全国、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支持传统对外贸易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鼓励企业利用移动社交、新媒体等渠道,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推进现有持牌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务。

    (三)发展个性化定制模式

    引导纺织、服装、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企业中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支持企业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建立功能多元化、使用简单化、生产互动化的个性化产品定制平台,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的支持,以模块化设计和零件标准化为基础,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鼓励互联网企业聚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服务支撑。

    八、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依托领SHOW天地等国家级众创空间,认真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打造丰泽区品牌化创业载体,努力将丰泽区建成“众创之区”;重点规划建设校地共建综合型、园区产业链主题型、社区草根型、企业行业细分型等四类众创空间,支持高校面向大学生建立众创空间,引导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厂房、楼宇、仓库等载体构建众创空间,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和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建设社区创客空间,推动园区、龙头企业依托优势产业建立特色众创空间;重点推进创客领SHOW、电商园、万创中国等项目建设,为创业者搭建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打造具有丰泽特色的城市众创空间,为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制造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载体。大力推动华创园建设成为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留学人员、港澳台侨、归国人员等各类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国际创新资源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服务。

    (二)成立“丰泽区众创空间联盟”

    成立丰泽区众创空间联盟,通过联盟实现各众创空间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联盟内众创空间创业服务质量,推动丰泽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立。搭建创新资源集聚渠道,共同组织开展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联盟成员建立对外沟通交流渠道,对接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的优秀创业项目、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导师等创新资源;建立联盟内成员创新资源共享机制,依托联盟打开资源集聚渠道,建立项目库、导师库、人才库、成果库等创新资源集聚中心,全面向联盟成员开放,同时引导联盟成员以联盟为平台开放自身的资源入口,开放各自掌握的创业创新资源,形成众创空间之间的优势互补;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基于众创空间运营人才基础薄弱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针对众创空间运营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持续提高泉州市众创空间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推动丰泽区众创空间整体发展。

    (三)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提高创业载体综合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创业者实际需求,构建涵盖政府服务、行政服务在内的基础服务,集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交流、市场推广、科技服务等增值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为创业企业发展完善政策支持、搭建技术平台、拓宽市场渠道、引进先进人才、扩大资金支撑、深化辅导交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丰泽区众创空间联盟,组织品牌众创空间运营商及相关专家,针对大学生、二次创业者、创客等不同创业群体,以其实际的创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丰泽特色的标准化创业孵化体系,发布丰泽区众创空间服务体系建设指引。

    (四)创新孵化模式

    鼓励众创空间通过结合泉州产业特色、深挖运营商自身资源整合能力、与资本深度结合,创新具有丰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孵化模式。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强与科技园区合作,鼓励其与其科技园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采用共建特色产业基地等方式,为园区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物理空间、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和广阔的市场腹地,促进项目孵化与园区企业创新需求无缝连接,推动园区完善产业链条。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围绕自身重点孵化领域,加强与大型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孵化项目或提出项目需求,由众创空间、孵化器寻找相匹配的创业团队,并提供孵化服务,匹配相关资源,依托企业母体完备的发展环境和众创空间、孵化器成熟的孵化经验、丰富的服务资源,推动企业内部孵化开展,实现合作共赢。

    九、重大工程

    (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1.促进创新型企业群体加速壮大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导研发设备、人才、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省级、市级的重大科技计划,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建立企业培育库,健全培育机制,大幅度增加各类科技企业的数量,增强企业整合运用创新资源的能力,激发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建立创新导师制度,引导小微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2.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支持南威软件、南方路机、先创电子、科立讯、一鸣电子、微柏、匹克、虎都等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技术,开展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推广。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内部研发储备和对外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培育壮大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项目,孵化优质创新成果,带动产业发展壮大。鼓励龙头企业发挥自身创新资源的优势,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利益共同体,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产品技术创新,辐射中小微企业,构筑中小微企业资源利用通道,实现该产业的全面发展。

    3.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全面落实兑现上级关于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和能力。加大研发投入补助力度,落实《福建省科技创新券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相关的政策补助。简化办事流程,建立企业研发费用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制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上级支持企业研发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二)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1.加快推进高端人才引进

    对接《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办法》、《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若干规定》等相关政策,落实引进储备优秀人才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根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引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从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人才,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领衔的创业投资、科技中介等创业服务团队。推动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措施,鼓励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入股、双向挂职、兼职等形式推动科技人才柔性流动。加大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荐现有区级人才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人才。

    2.构建阶梯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急需的创新型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引领我区产业跨越升级,为丰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保障。综合运用政府资助培养、校地联合培养、职业教育培养、企业自主培养等方式,构建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打造一支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人才”、“丰泽区优秀人才”在科技创新、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业务技能等领域骨干作用。

    3.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业创新人才倾斜。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统筹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定期评选丰泽区优秀人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住房、户籍、教育等专项政策。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优秀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人才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引导人才中介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项目,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手段,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形成完善的人才中介服务体系。

    (三)科技金融创新工程

    1.建立健全产业创投基金体系

    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及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探索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产业园区利用自有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天使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初创企业、新兴产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动社会各界资源设立“双创投资基金”,以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技术项目或初创企业,开展早期的、直接的权益资本投资为重点,提升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改制、挂牌、上市。鼓励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融资和股权交易。鼓励银行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试点,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方法人机构的重组改制,审慎合规地开展委托贷款等业务,促进融资项目与民间资金的有效对接。

    (四)知识产权创新工程

    1.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政策支持助推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鼓励企业以研发创新带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造面向国际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建立健全建立企业维权援助机制,加大执法打击和维权服务工作力度,推进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继续为企业专利保护提供有效服务。深入开展“双打”工作,每年开展10次以上专利执法行动,抓好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处理,加强新业态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专项行动,促进电商产业健康发展。

    2.提高专利创造质量,推动新技术转化运用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产业,突出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政策导向,重点推动我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着力提高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提高新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和专利审查高速路(PPH)申请国外专利,支持企业开展海外专利部署,力争专利申请数达6000件,授权数达4000件。

    深入实施专利运用行动计划,引导企业运用专利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创新水平、技术装备层次、规模效益的全面升级。新培育15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支持其实施专利产业化项目。组织开展企业购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利技术补助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

    3.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合作,通过开展知识产权预警、专利分析等,对所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的系统研究,寻找研发前沿技术,突破技术壁垒,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将核心技术转化上升为行业标准,在数字专网通信、软件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主要产业领域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导权。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或者联合同类型企业共建行业专利池,加强产业内企业技术和产品的交叉融合和紧密衔接,促进联合开发创新,有效提高整体对外竞争力。

    4.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和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专利、版权和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依托联创专利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资产质押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专利项目和金融机构对接活动,支持和指导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加知识产权保险品种,扩大知识产权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培育并规范知识产权保险市场。打造“金融+知识产权+互联网”新模式,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五)开放合作推进工程

    加快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步伐,完善跨国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依托华创园建设面向海外华侨的全链条、全要素、开放共赢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华侨大学等高校华人华侨、海外留学生丰富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通海外华侨华人在人才、技术、项目等优势创新资源的对接渠道,通过构建创业者、服务机构、资金、技术、项目互通互联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留学人员、港澳台侨、归国人员等各类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搭建内引外联的沟通联络桥梁,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优质创新成果,加强与国际合作交流,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六)科技惠民推广工程

    1.助力“智慧丰泽”建设

    对接泉州智慧城市建设,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以强化网络安全为保障,营造智慧生活,发展智慧经济,深化社区管理,建设智慧政务,推进智慧教育区域示范,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实施“智慧丰泽”五大行动,搭建智慧城市服务平台。重点围绕智慧丰泽云计算中心、平安丰泽管理平台、智慧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智慧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智慧校园服务管理平台、泉州软件园区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推动丰泽成为信息网络通畅、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人文智能丰富的智慧城区,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的城区。

    2.推广科技惠民示范项目

    以政府为主导和社会需求牵引相结合,调动各界积极性,依托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发展满足民生需要的科技服务和产品;开展科技拥军和科技强警,支持部队和公安采用新的科技装备,提高装备的科技水平;推进人口健康、生态环境、交通安全、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建设,资助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以科技服务民生,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创新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区创新发展相关工作,持续优化创新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及时解决创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创新驱动行动工作,下设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负责创新驱动行动工作的协调、督促落实。把创新驱动行动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制定计划、明确重点、细化措施、强化责任。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精神和要求,明确分工,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或发展规划,积极落实促进各项政策措施。

    (二)强化创新意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领导干部创新意识,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确实把培养创新意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工作责任感;注重舆论引导,加强对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创新人物、创新型企业的宣传,全面提高公民创新意识,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技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夯实推动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投入力度,用于科技政策落实、研发机构建设、风险投资引导、科技项目研发及产业化等。积极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重点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和机构的建设,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加大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技术转让税收减免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水平。探索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推动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

    (四)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自主创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探索科技创新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管理绩效。

    (五)健全考核制度

    对科技项目建立全程监管机制,建立相应的项目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科技经费投入考核,公开支出细目,确保科研经费公开、透明、高效使用。创新科技经费投入方式,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提高科技投入产出。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建立创新驱动发展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把创新驱动行动工作列为部门目标,进行目标任务考核。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统计监测,并将结果作为政府科技专项立项的重要依据。

    (六)强化组织实施

    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真抓实干。各有关方面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各项任务实施,切实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分类指导和评价考核,定期督促检查。抓好宣传引导,树立一批创新人物、创新企业、创新团队典型。

    (七)营造良好环境

    着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法治环境、舆论环境,形成人人崇尚创新、参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和宽容失败的全社会重视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逐年增加科普经费投入,积极推进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科学素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