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2101-3000-2022-00011
- 备注/文号:泉丰政办综〔2022〕3号
- 发布机构: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1-21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丰泽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丰泽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省、市、区“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部署要求,落实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倍增。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比“十三五”末即2020年增长1.5倍。
(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平均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00家,比2020年(136家)增长1.2倍。
(三)高水平科研平台数量倍增。到2025年,高水平科研平台总量达8家,比2020年(4家)增长1倍。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2家以上。
(四)高层次人才团队数量倍增。到2025年,高层次人才团队总量达10个,比2020年(5个)增长1倍。
(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2025年,省级以上技术服务机构达5家以上,比2020年(2家)增长1.5倍。十四五期间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达6亿元。推动发明专利的产出和运用,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5件以上,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任务
围绕环清源山科创走廊、泉厦科创走廊等整体布局,积极布点落子,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和科研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发展优势。持续培育和引进发展前景好、成长潜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完善高新企业成长加速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主体作用。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支持第三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区落地转化。
(一)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宣传和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等支持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范科研管理、正确核算研发费用,推进企业研发投入“应统尽统”。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软件和科技服务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比例不断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研发强度明显提高。鼓励企业参与省市科技重大专项 “揭榜挂帅”项目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自主攻关和联合攻关,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瓶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牵头单位:区工信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培育创新主体。坚持“分类培养、精准支持”原则,持续培育和引进发展前景好、成长潜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完善高新企业成长加速机制。落实高新企业扶持政策措施,帮扶我区现有规下高新企业转为规上企业,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扩量”。支持华创园、小米谷仓“科技+消费”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构建高新产业发展空间,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成长提供土壤。
牵头单位:区工信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
(三)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大力引进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到我区设立区域研发中心,支持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等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健康发展,推动新引进的泉州天津大学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兵器装备集团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心、知创园实验室加快场地和人才团队建设,引导平台与我区企业开展合作。谋划引进泉州光子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大科学装置)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参与共建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牵头单位:区工信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各园区管委会
(四)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结合全区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模式,引进一批能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壮大发展科技人才队伍,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地。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落实高层次人才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政策待遇,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牵头单位:区工信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卫健局
(五)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智慧中国(福建)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泉州中心、环宇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技术成果对接活动,推动高端、前沿、实用科技成果在我区落地。发挥辖区内高校和软件信息企业数居全市前列的优势,宣传和落实技术交易奖励政策,推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牵头单位:区工信科技局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各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丰泽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附件1),协调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工信科技局,负责统筹协调、跟踪调度、督促落实和年度考核,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强化业务指导,确保如期实现专项行动各项目标。
(二)细化工作措施。加快谋划专项行动的载体和保障,补齐短板、强化弱项。针对每个目标任务,抓紧摸排存量资源与可挖掘余地,分别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将各项目标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有力有序推进落实。
(三)落实扶持政策。严格执行《泉州市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扶持措施》、《丰泽区关于贯彻落实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泉丰委〔2021〕49号)等文件,从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应用等方面,实施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发展。加强多渠道多形式政策宣传,详细讲解讲透政策,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应报尽报、应享尽享。进一步简化优化政策兑现的程序,缩短兑现时间,加强政策执行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提高政策兑现效率。
(四)强化跟踪督办。制定《丰泽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任务分解表》(附件2),明确目标任务。对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实行“每月一提醒、每季一晾晒、半年一通报、全年一考核”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实时调度、跟进督导,强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细落实。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机制,对工作推动不力、任务滞后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1.丰泽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2.丰泽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任务分解表
附件1
丰泽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
陈清拥 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
|
丁增辉 区政府副区长 |
副 组 长: |
陈继红 区工信科技局局长 |
成 员: |
陈 胄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
|
王维新 区发改局副局长 |
|
吴良必 区教育局教育系统党委委员、教育系统工会主席 |
|
章嵘坚 区工信科技局副局长 |
|
李 威 区财政局一级主任科员 |
|
薛 建 区人社局副局长、二级主任科员 |
|
张凯平 区住建局二级调研员 |
|
史丽萍 区卫健局副局长 |
|
蔡安莉 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
|
苏国伟 高新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 |
|
李凌峰 泉州软件园管委会副主任 |
|
程远扬 海西广告园区副主任 |
|
陈培养 东海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
|
林志昌 城东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
|
魏 斌 北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
|
邱秋霖 华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
|
许慧君 东湖街道党工委统战委员 |
|
苗欣露 丰泽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
|
吴 斐 泉秀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
|
蔡 挺 清源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区工信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工信科技局陈继红局长兼任。
附件2
丰泽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任务分解表
指标A: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经费
指标现状 |
年度任务指标安排(增长率) |
2025年对比2020年增长 |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3.57亿元 |
20% |
20% |
20% |
20% |
20% |
1.5倍 |
指标B: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指标现状 |
年度任务指标安排(累计数) |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136家 |
200家 |
225家 |
250家 |
275家 |
300家 |
指标C:高水平科研平台数量
指标现状 |
年度任务指标安排(累计数) |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4家 |
4家 |
5家 |
6家 |
7家 |
8家 |
指标D:高层次人才团队数量
指标现状 |
年度任务指标安排(累计数) |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5个 |
6个 |
7个 |
8个 |
9个 |
10个 |
指标E: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任务指标名称及现状 |
年度任务指标安排(累计数) |
|||||
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省级以上技术服务机构 |
2个 |
2个 |
3个 |
3个 |
4个 |
5个 |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 |
2.5亿元 |
5年累计达6亿元 |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
23.4件 |
到2025年达到25.5件以上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